第1676节

    《收藏m.pomoxs.com第一时间阅读完本小说》

知道多少人想将他送下大狱,这要是再杀,怕是我们朝廷内部都要压不住了。”

    李邦华摆了摆手,道:“他本来就是做这种脏事的,不用想那么多。冒出这么多事情,不可能一个个去详细的查,就一刀切,凡是胆敢不听劝告伸手的,一律重处,让他们后悔都没有机会!”

    娄清听着也只能点头,继而道:“内阁正在酝酿一整套的分地计划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,相关机构,可能由周阁老来主持,统领各机构。”

    一个“清田特别小组”显然不足以应对当前的情况,内阁需要集中精力来处理,需要统合各个部门的人力物力。

    李邦华倒是不奇怪,喝了口茶浓茶,道:“嗯,晚上我会去内阁开会,你整理一下近来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,我要汇总上报,在会上集中解决,集中推广。”

    娄清应下,看着李邦华的神态,再劝他道:“大人,还是注意休息吧,我听说吏部的淘侍郎已经病倒了,太医说还病的不轻,需要静养一个月。”

    李邦华也不年轻,这样熬下去,迟早撑不住。

    李邦华拿起笔,在写着什么,头也不抬的道:“这么多事情要做,哪里有心思休息,我听说皇上几个月也没睡几次。”

    要说拼命,大明第一的就是乾清宫的皇帝陛下了,这些年几乎都是没日没夜。

    娄清苦笑一声,没有再劝,抬了抬手便转身出去。

    内阁大楼里灯火通明,孙传庭等内阁阁臣,诸部尚书,还要一些相关机构的官员在彻夜开会。

    乾清宫的东暖阁也未曾熄灯,朱栩在审议着内阁送来的各种计划书,不只是看,还要思索,修订。

    刘时敏站在不远处,已经不知道续了几次茶,看着朱栩似乎躬了的腰,皱了皱眉,不知道如何再劝,暗想着明天得去坤宁宫走一趟,请皇后娘娘来劝劝。

    直到天色渐亮,朱栩还是没有休息的意思,喝了口茶温酒,继续看着,写着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一只信鸽突然飞入宫中,内监送入翻译房,继而快速被送到了刘时敏手里。

    刘时敏匆匆扫了眼,神色大变,送到朱栩身前。

    朱栩放下笔,接过来看了眼,眼神厉色一闪。

    这份密信是军情处发来的,内容是:多尔衮已经秘密离开江户,不知去向!

    朱栩放下信,依靠在椅子上,闭着眼,揉着太阳穴。

    多尔衮是大明朝野的一块心病,兵部一直在试图对他限制,一些人更是想要问罪。孙传庭等人的想法也倾向于此,只是碍于朱栩引而不发。

    随着多尔衮这几年在倭国不断坐大,朝野的忧虑更多,呼声更高。

    如果说谁最忌惮多尔衮,不是张国维或者孙传庭,而是朱栩,但他有足够的信心控制住多尔衮!

    从这封密报来看,韬光养晦几年的多尔衮,有些安耐不住了。

    朱栩揉着,脑子清醒了一阵,语气平平淡淡的道:“传旨多尔衮,第一,命他挑选三万精锐,送到台湾,交给熊文灿训练,组建一支绥海舰队。第二,命他将这些年训练的军队全部召集,半年内凑集三十万,十万送去海参崴,十万送去甘肃镇,十万送去金边。第三,多尔衮卸任倭国太政大臣,由德川明秀接任。第四,要求多尔衮尽快平定倭国之乱,明年如期上交赋税。第五,新兵训练营不能停,继续征召训练,等待朝廷调令。”

    刘时敏一一记下,面无表情,心里却透亮,这几道圣旨连下,如果多尔衮有异心,怕是就再难忍住了。

    只是如果多尔衮真的作乱,朝廷根本无力再次征讨倭国,该当如何?

    刘时敏没有多说,转身命人传到内阁制诰房。

    制诰房是由内阁执掌,一旦草拟,内阁那边必然知道,内阁有什么反应,或许已经可以预料。

    果然,第二天一大早,未离开班房的孙传庭,看着通传过来的几道圣旨,眉头拧起,沉默片刻,继而起身步入乾清宫。

    第1533章 先下手为强

    孙传庭看着朱栩比他还疲惫的神色,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。

    朱栩倒是能猜到,笑着站起来,道:“走,陪朕吃点东西。”

    孙传庭应着,眼前的皇帝总是让人忽略他的年纪。

    两人在软塌相对而坐,吃的都是开胃的清粥小菜,稍微有点咸。

    孙传庭吃了几口便吃不下,开口道:“陛下,这个时候试探多尔衮,臣以为为时过早,若再晚两年,臣稍微施点手段,就能将他诱来京城处死。”

    孙传庭说的是“新政”大体完成之后,那个时候大明上下不止有精力,也有能力,由不得多尔衮不乖乖就范。

    朱栩喝了口粥,也没什么胃口,放下筷子,道:“朕知道你的意思,不过,军情处那边传来消息,说多尔衮离开了江户,去向不明,行踪诡秘。”

    孙传庭脸色骤变,旋即沉思起来。

    多尔衮基本控制了大半倭国,新兵训练营得到朝廷的允许,这些年大力招募兵卒,三十万是没有问题,但是暗中的,谁也不清楚有多少。

    多尔衮现在离开江户,去哪里,想要做什么?

    手里有这么多军队,随便做一点什么,都能让现在无暇分身,国力极度衰弱的大明头疼无比,难以制衡。

    孙传庭思索半晌,道:“陛下,臣还是觉得有些冒险,多尔衮隐忍这么多年,一旦发动,必然非同小可,还是要早做准备。”

    朱栩擦了擦嘴,风轻云淡的笑着道:“不用那么多担心,别说我们在倭国布置了那么多,就算什么也不做,朕相信,多尔衮也没胆子反朕!”

    孙传庭一怔,旋即会意过来。

    整个大明,除了那些不知死活的嫩头青,谁敢真的造反,越是位置高,越明白乾清宫这位的可怕!

    这么多年,他向来算无遗策,与他作对的人,谁有好下场?

    孙传庭本来忧虑的心情顿时一松,道:“那臣就专注于改革,这些事情,还是交给秦元帅去头疼吧。”

    朱栩依靠在椅子上,点了点头,继而道:“外面纷纷扰扰,千奇百怪,我们要做的就是沉下心,将事情做好,做实,对于外面的声音,理性的听,辩证的看,不要被干扰。”

    孙传庭现在是毁誉参半,反对声如潮,整个内阁仿佛风雨飘摇,随时会倒。

    对此孙传庭倒是仿若未觉,道:“是,臣明白。”

    朱栩看着他,稍微沉默片刻,道:“听说,政院出来的,近来闹的有些大?”

    政院系入仕的越来越多,渐渐冒起了不少山头,尤其是前三届的,好些人出头,以一种政院系领袖的姿态收拢人心,拉帮结派,组建各种势力。

    原本官场的一些人似乎也看到了某种趋势,联姻,收入门下,攀亲扯系的也是不少,着实是五花八门,乱人眼球。

    朋党之势又起!

    孙传庭倒是很乐观,神色不动的道:“臣等也关注到了这种情况,必要的时候,臣会着手对他们进行敲打。”

    孙传庭说是“敲打”,实际上就未必是敲打那么简单了。

    朱栩对孙传庭的能力是十分相信的,道:“嗯,你看着办吧。对了巴拿马运河,苏伊士运河的开掘要抓紧,可以派专门的人负责,驻军